搜索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暑期实践 | 上善若水,水润河西 ——记2015年陕西师范大学研究生暑期社会实践“上善若水”团队

[复制链接]
查看: 1599|回复: 0

91

主题

155

帖子

731

积分

高级会员

Rank: 4

积分
731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5-9-24 11:44:35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上善若水,水润河西——记2015年陕西师范大学研究生暑期社会实践“上善若水”团队

为服务国家“一带一路”发展战略,推进陕西师范大学——河西学院“丝绸之路经济带河西走廊智库”项目建设,加深对河西走廊地区水生态环境态势及水权市场发育的情况,落实我校研究生教育工作会中提出的“实践育人”的培养目标,切实培养研究生“根植田野、有用于世;深入实地,知行合一”的治学态度与社会责任,在我校研究生院(研工部)和西北历史环境与经济社会发展研究院的支持下,陕西师范大学研究生暑期社会实践“上善若水”团队于2015年7月29日至8月5日赴甘肃省张掖市、嘉峪关市等地针对河西走廊地区的水生态环境及水权市场建设情况展开了相关调研。

以我校西北研究院副院长、普里克研究中心主任方兰教授为指导老师,西北研究院硕士研究生王超亚为领队的“上善若水”研究生暑期社会实践团队一行8人,深入张掖社会各个部门进行实地调研,得到了张掖市各级相关管理部门以及河西学院的大力支持,分别与张掖市环保局、张掖市水务局、张掖市盈科水管处、甘州区党寨镇政府、临泽县小屯水管所、高台县三清渠灌区水管所、高台县骆驼城灌区水管所等相关部门广泛接触座谈,较为全面深入地了解了张掖市水资源分布、分配情况,水量管理、调配、交易方案,水利基础设施建设维护现状,水资源管理办法以及水权市场建设沿革及现状。

7月31日在河西学院老师的联系协调下,团队与张掖市环境监察支队陈宁利支队长、河西学院历史文化与旅游学院院长谢继忠教授等进行了调研座谈。从水资源角度而言,张掖市主要分为三个部分:南部祁连山区,以保护为主;中部绿洲区,以开发为主;北部荒漠区,以治理为主。张掖市的农业主要依靠制种玉米,制种玉米产量占全国市场的60%以上。农业一家独大的产业结构使得张掖市面临着较大的用水压力。


8月1日,团队在张掖市甘州区党寨镇政府进行了座谈,据镇长介绍,党寨镇2002年开始实行水票制度,在各村组成立了用水者协会,会长一般由党组负责人兼任。目前党寨镇的增收方向主要有三个:一是调整产业结构。通过转种制种玉米、设施蔬菜等高附加值作物增加农民收入。二是土地流转。2013年该镇将5000亩土地的使用权以1062元/亩的价格一次性十年流转给中国种子集团有限公司(简称“中种集团”),土地溢价的40%归农民所有。农民将土地流转给中种集团,中种集团雇佣当地妇女老人耕作土地(根据工种和工作量不同,淡季在80—90元/人·天,旺季在150—200元/人·天),并派项目经理和技术人员组织生产。三是成立农民专业合作组织。据统计2014年底党寨镇全镇各类合作社175个。以下寨村为例,该村有奶牛、牧草、农机三种合作组织。其中奶牛专业合作社奶牛存栏3000头,产值7000万,兰州庄园乳业公司定时定点派人来收奶。社员2014年入股该合作社,可按利润的18%分红。随后团队又考察了该镇三十里店村的实际情况。


8月2日,团队深入张掖市农村地区,在甘州区小满镇王其闸村,龙渠乡墩源村、保安村等地通过问卷调查、村委会访谈、入户调查等多种形式,了解河西走廊农村地区生产生活状况、种植结构、农业成本收益情况、农用水灌溉收费方式、农民种植与支付意愿等资料信息。
调研发现,作为全国第一个推行节水型社会的试点城市,张掖市的农村普遍成立了农民用水者协会,从被访村来看,会长一般由村主任兼任。由协会集体向水管站购买水票,用水者协会将用水指标分配到各个合作社,合作社再分配至各个农户灌溉,水量和水费年底统一统计结算。

在调研过程中,某些村民也表达了自己的担忧:随着国家政策重心的倾斜和自然条件的变化,下游用水挤占上游用水;生态用水挤占农业用水。缺少足够的收入来源和补偿机制保障,结果就是流域中上游的农业、农民受损,个别家庭有可能因此返贫。这是基层的实际情况,在某些地区还十分普遍,也是不得不引起重视的农村隐忧。




8月3日,团队在张掖水务局和盈科水管处进行了座谈,分别从行政市和灌区的层次上了解了张掖市及黑河流域水资源利用管理情况。
从2000年开始,张掖市开始水权试点工作,将可利用水资源分解至各区县。农用水的分配,一般是从水站开始,利用干渠、支渠分配到各个用水者协会(一般一村一会,也有的地方多村一会,多半与村委会结合),用水者协会利用支渠、斗渠分往各村、社,然后通过毛渠输向各个农户。水价由1998年的0.071元/立方米提高到了2011年的0.1元/立方米,高台县由于供水成本高,水价为0.15元/立方米。不考虑治污、管理成本和水资源费,农业用水的工程成本一般在0.27元/立方米,因此就成本回收而言供水是入不敷出。由于工业不多,张掖市地表水污染较轻,黑河中游以下可达三类水质;但是由于农业普遍使用化肥,地下水污染较为严重。

高台、民乐是水价综合改革试点县。水价调整要经过一定的程序:成本核算、举行听证会、政府出台文件、开始执行。水价的提高促进了民众节水意识的觉醒,直接导致用水量下降,结余的水量,一方面可以用于扩大灌溉面积,一方面可用于其他用途。就农作物结构调整而言,节水效果十分明显,2001年以前小麦、玉米套种的带田需水量是1000多立方米/亩,2001年以后改种制种玉米的的需水量仅有600 多立方米/亩,节水近40%。




8月4日,团队来到张掖市高台县,分别对高台县三清渠灌区和骆驼城灌区进行了调研。高台县三清渠灌区灌溉面积6.7万亩,拥有一条53公里的干渠和14条支渠。三清渠灌区总体水量供应较为紧张。近年来灌区通过调整种植结构,水资源瓶颈得到有效缓解。一是农民的节水意识显著增强,更加意识到节约用水的重要性;二是农民调整种植结构的积极性增强,种植需水量小、经济附加值高的作物的比例不断提高;三是农业用水的利用效率得到有效提高,农业水资源的利用率从过去的50%提高到现在的53.7%。
骆驼城灌区是纯井灌灌区,上世纪七十年代开始开发,目前农场灌溉面积12.9万亩,农村灌溉面积5.6万亩,710台机井,109个国有农场,覆盖人口1.3万。2003年灌区内土地确权开始,现已基本完成。农场自行灌溉,农村水量在明渠斗口计量。一村设一农民用水者协会,采取“一事一议”的决策方法。原执行水价标准为0.179元/立方米,2015年起,西干渠供水地表水单方水价为0.1595元;2017年起地表水单方水价将调整为0.2255元。而农用地下水用水价格严格按照计量设施提取的水量征收,单方水价为0.1149元,对超取得水量累进加价按阶梯水价征收水资源费。供给减少、需求增加、成本提高等,都是水价的不断攀升,而水价的提高,一方面使得农民的种植灌溉成本提高,利润空间受到一定程度的挤压,另一方面,也是资源市场价格反映供需关系和产品成本的自然体现。




“上善若水”研究生暑期社会实践团队此次调研得到了河西学院、张掖市水务局、环保局等单位的大力支持与通力配合。通过近一周的调研,从张掖管理部门到农村社区,从决策大楼到田间地头,实践团队深入走访了张掖市农业水资源的各方利益相关群体,多角度、多视野较为全面地获取了大量一手资料,了解了以张掖市为典型代表的河西地区农业水资源利用与水权市场建设情况。正如团队名称一样,“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唯其不争,润物无声,我们更要利用所学,贡献绵薄之力去保护它、善待它,实现人水相宜、和谐相处。

作者:王超亚
摄影:王超亚
编辑:钟振林
审核:郑欣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div>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