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关注 | 陕西省干部教育培训陕西师大基地省直机关(2018年春季调训第二期)处级干部专题培训班圆满结业

[复制链接]
查看: 1912|回复: 0

186

主题

287

帖子

1261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6Rank: 6

积分
1261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8-6-6 16:26:39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为深入学习宣传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建设高素质专业化干部队伍,提升我省干部的人文素养、管理水平和依法行政能力,以更广视野更大格局更高标准聚焦新的更高的战略定位,为加快陕西省建设步伐做出新的更大贡献,陕西省直机关及各市处级领导干部近40人于5月16日至5月25日在我院(陕西省干部教育培训陕西师范大学基地)进行了为期10天的题为“传统文化和现代管理”专题培训。党委组织部部长、基地领导小组副组长王永安同志,文学院党委书记孙清潮同志,学院党总支书记、基地办公室主任李宗嗣同志出席了开班仪式并讲话。
      开班仪式上,王永安部长代表学校对本期干部专题培训的开班表示祝贺,对来自省直机关及各市的学员表示欢迎,随后,他介绍了我校的历史沿革、师资队伍、学科建设、校区建设等基本情况;同时也简单介绍了陕西省干部教育培训我校基地的基本情况。接着,他强调了加强领导干部培训的重要意义,表示我校基地将为培训班和学员们提供精心的服务和精准的培训。最后,他表达了对学员的殷切期望和真挚祝福,希望各位学员珍惜难得的研修机会,排除干扰,集中精力,认真学习,积极交流研讨,广交不同领域的朋友,相互取长补短,通过短暂的学习培训,能够在知识结构、思路视野、人文素养等方面有所收获、有所提升,更好的为我省干部队伍的发展做出贡献。
      孙清潮向各位学员介绍了文学院的发展历程、学科优势、师资队伍、人才培养目标和社会服务等情况,并对本次专题培训的课程设置和专家结构作了介绍。
      李宗嗣表示,作为承担培训任务的陕西师大基地,一定会全力以赴,依靠专家团队,高质量地做好培训组织工作和后勤服务工作,给大家创造一个良好的学习条件。
       此次培训专题主要将弘扬优秀传统文化与“中国梦”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结合起来,学习了《国学智慧与人文修养》、《唐诗与长安》、《〈孟子〉与文化修养》、《传统文化与现代管理》、《书法鉴赏与创作》、《〈论语〉与孔子修为》、《〈礼记〉与礼乐精神》、《汉字文化密码》等课程,期间,学员到文学院现代化书法实训室开展现场教学,亲身体验书法的魅力,智慧和更高的思想境界。同时,还到陕西历史博物馆、陕西师大教育博物馆参观学习,亲身感受我国文化隗宝的魅力,重新认识中华文明的博大精深。进一步强化领导干部对中国传统文化的理解,开拓领导干部的文化视野,增强文化自信。
      此次培训以我省处级领导干部为主体,具有培训站位高、师资阵容强、教学课程精、教学形式多样、灵活等特点。通过学习,学员们纷纷表示,开阔了视野、解放了思想、更新了理念,今后,要以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作为一切工作的行动指南,学懂弄通、学深悟透,运用新思维、新途径、新经验,抓住机遇,认真践行我省“追赶超越”和“五个扎实”要求的行动指南,推动陕西文化强省建设,进一步增强文化自信,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作出贡献。
      现将两位学员的发言摘要刊发如下,供交流。
心得体会
中国共产党杨陵区委员会  李永东
      短短十天学习,个人收获颇深。自从我们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再三强调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引起了国内外的强烈共鸣和关注。经过老师授课点播,我深入认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对于当代中国的价值和现实意义。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传统文化中历经沧桑而积淀和传承下来的部分,是中华民族五千年文明智慧的基本元素和珍贵结晶。其基本内容主要包括儒、道、佛三大家思想中的精华部分,以及融入中华民族生活的其他优秀文化遗产。当然,在春秋战国时期,除了儒家和道家以外,还产生了一些影响相对较小的学派如墨家、法家、兵家、纵横家等等,但构成中国古代思想主体的还是儒、道、佛三大家。在这三大家中,儒家思想构成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基本精神和主题框架,因而是最重要的。中国进入近代社会以来,在对待中华传统文化的认识上存在两个极端,不是主张全面复兴传统文化,就是主张彻底抛弃传统文化、全盘西化。今天我们认知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要摆脱这两个极端,对传统文化中的优秀东西要大力弘扬,而对其中的糟粕东西要抛弃。优秀传统文化之所以优秀,是因为它在很大程度上超越时代局限,反映中华文明恒久的价值,与社会历史发展方向贴近,与民族共同体利益和福祉相契合,能够提供正能量。
      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在一系列重要讲话中,深刻阐述了以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为主题的中国梦,指出:没有文明的继承和发扬,没有文化的弘扬和繁荣,就没有中国梦的实现。实现中国梦,是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比翼双飞的发展过程,中华文明同世界各国人民创造的丰富多彩的文明一道,为人类提供正确的精神指引和强大的精神动力。这些讲话深刻地阐明了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实现中国梦的关系。中国梦有其深厚的历史渊源,既体现了当代中国人的梦想,也承接了先人们自强不息、不懈奋斗的光荣传统。从孔夫子到孙中山,“大同梦”一以贯之,当代“中国梦”正是“大同梦”的历史传承。实现中国梦,需要文化的旗帜来引领,需要文化精神的激励,需要文化软实力的支撑,更需要文化的认同和凝聚。因此,要充分挖掘和汲取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宝贵资源,必须高度发扬“国家兴亡,匹夫有责”的爱国精神,“与时俱进,自强不息”的进取精神,“先天下之忧而忧”的忧患意识,“民为贵,君为轻”的民本思想,“仁者爱人”“为政以德”的仁政文化,“出淤泥而不染”的高贵品质等中华传统文化的精华;必须不断推陈出新,更加通俗易懂地诠释和阐发优秀传统文化,有效地构建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体系,整合资源,创新机制,使优秀传统文化接地气,融入人们日常生活和社会活动的方方面面,使优秀传统文化既保持鲜明的特色,又富于浓郁的时代精神,并与全人类的优秀文化相汇通,与时俱进地服务于实现中国梦的伟大实践。
      作为在宣传思想战线工作的一名同志,我认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涵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源泉。究其因:
      首先,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蕴含着丰富的思想道德资源。儒家学派从孔子开始,历代大儒都以“仁”或“仁爱”作为核心观念,反映在民族意识上,就积淀为维护民族利益和民族团结的宝贵品德,表现为坚贞的民族气节,并陶冶出众多的仁人志士。儒家思想所倡导的“齐家治国”观念,也是以“仁”作为原点,从家的范畴生发,视孝悌为仁的根本,又从孝悌出发,强调 “泛爱众”,从而把家庭内部的骨肉之爱与对国家、民族的爱融为一体。儒家文化还把对国家、民族的爱视为大义,强调忠以孝为始、孝以忠为终,当对国家、民族的忠与对父母的孝发生冲突,即忠孝不能两全时,主张以忠于国家、忠于民族为最高价值取向。这无疑是中华民族爱国主义思想的重要源泉。
      其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继承和升华。十八大报告指出:“倡导富强、民主、文明、和谐,倡导自由、平等、公正、法治,倡导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这24个字,分别从国家、社会、公民三个层面阐述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涵。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这一表达是在汲取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丰富营养基础上的发展和完善,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当代的传承和发扬。从国家层面看,中华文化历来强调民本思想,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所倡导的“富强”“民主”的要求正是民本思想在当代的升华;中华文化强调“和合”理念,要求人们在与自然相处中尊重自然,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在与人相处时应求同存异,保持人与人之间平等、民主的关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的“和谐”要求,正是对传统文化中上述理念的提炼和升华。从社会层面看,儒家以“仁”为根本之道,辅之以“义、礼、智、信、勇、廉、和、敬”诸德的基本价值观念,引导着中国几千年古代社会的社会风尚,已经成为中华民族的民族基因,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当代中国人的思维方式和行为方式。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要求构建自由、平等、公正、法治,充满活力、安定和谐的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正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智慧和时代精神的完美结合。从公民层面看,儒家思想中 “君子以自强不息”“天下兴亡,匹夫有责”“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言必信,行必果”“仁者爱人,有礼者敬人”“与人为善”等价值观念,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有关公民层面的表述中得到了充分的体现。
      文化是一个民族的基因。把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作为一个整体或一个系统,从内在精神和基本范畴上系统地加以学习、研究和把握,对于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对于增强人民群众的理论自信和道路自信,对于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都是大有禆益的。
心得体会
渭南市委党校 张亚锋
      2018年5月16日——5月25日,根据省委组织部的安排,我有幸参加了陕西师范大学基地2018年春季干部“传统文化与现代管理”专题培训班,在为期10天的培训中,培训班紧紧围绕“传统文化与现代管理”专题精心安排课程,先后聆听了八位老师的精彩,参加了三次现场教学,结识了新同学,受益匪浅。
       第一、党员领导干部要保持初心,牢记使命
       在社会中,每个人都不可能与社会分离,无论是工作还是生活,与人产生联系是自然的,人脉关系也来源于此。俗话说“苍蝇不叮无缝的蛋”,被困在“围猎圈”时,不知进退,实则是对物欲和权力的贪婪,说到底是没有划好界限、守好初心。透过各个腐败分子抛物线的轨迹来看,最初他们有的也想清正为官,或许还怀揣着建设美好家园的梦想,有的也曾为了工作冲锋在前,不怕苦不怕累。可是,当陷入“地方文化”“官场文化”的政治生态圈,随着“温水煮青蛙”效应的扩大,层层的关系网、人情圈便会吞噬掉梦想,使得为官者的私欲不断膨胀。
       “夫君子之行,静以养身,廉以养德。”修身养性是每一名党员干部抵御贪欲的有效途径,要坚持不懈、持之以恒地不断自我净化,以才德服务于民。要清醒地认识到手上之权来自于人民,要把人民群众的利益放在心上。人生难得是保持初心,在千变万化的缤纷世界,形形色色的诱惑无处不在,一刻的放松便会让人沦为名利场的奴隶。在糖衣炮弹的轰炸中,要懂得辨清方向,认清是非。画好自己的“廉政圈”,守住一颗执政为民的初心,才能心无所惧,坦荡为人。
       第二、重新认识自我,在实践锻炼中提高工作本领
       此次培训重视党员干部基础培训和整体培训。课程内容十分丰富,注重传统文化的同时更强调与实际结合,与实用融合。通过学习,我逐渐明晰了认知自我、重塑自我、管理自我、成功自我、创新自我、发展自我以及人文自我的深刻内涵,使我认识到要提高综合能力,必须要提高学习能力,将理论学习与工作实践有机结合起来,用理论指导自己的工作实践,用实践丰富自己的理论知识。在实践中,要敢于尝试,勇于创新,善于创造性地开展工作,从而在实践锻炼中提高工作本领。
       第三、学有所得受益匪浅,为今后创新工作打下了基础
       理论知识的学习,使我得以重温学生时代的幸福时光,为以后继续提高理论知识素养,更深入理解党和国家的方针政策奠定了良好的基础。结合实际的畅谈又让我对当前和未来有了更美好的憧憬和自信,也为立足岗位和勤奋工作,打下了良好的基础。我深知,创新是搞好党校教学工作活力的源泉,这就要求我在今后的工作实践中,要首先具有创新工作的意识和勇气,解放思想,打破常规和主观偏见的约束,敢于从不同的角度思考问题,能超越原有的观念,不断探索新的教学方法,为今后进一步提高自身素质能力,干好工作和争做一名优秀的党校教师明确了努力的方向。
       第四、“学,然后知不足”,学无止境,树立终身学习的理念
       在不断深化学习的同时,我清醒的认识到自己还有很多不足,明确了学习的重要性和迫切性。光靠书本知识是不够的,更主要的还是要多结合实践工作。因此,作为一名党校教师一定要具备过硬的业务能力和素质,这是开展一切工作的基础和根本。传统文化是我目前比较欠缺和亟需加强锻炼学习的。要弥补不足,必须不断学习,不断实践,不断总结。只有加强学习才能不断充实我们的思想,完善自身素质,提高个人能力。一是要调整心态,增强自信。“境由心生”良好的心态是前行的动力。培训中,教授专家多次从心理调适、生命的意义、日常工作方法等方面,对我们进行了解惑、指导,使我对新的人生有了新的了解。要有一种开放的心态,正确的定位,心甘情愿、脚踏实地的工作态度。二是要珍惜岗位,踏实工作。生疏的工作内容,紧迫的任务,一点一滴都是全新的考验,虽有压力,更是学习的动力。要切实从大处着眼,从小事做起,立志做好事。在工作中,既要忌眼高手低,又要防患得患失,正确认识事业和自身的关系,一切从实际出发,做好本职工作脚踏实地地从本职工作的一点一滴做起。三要努力学习,提高素质。学习,提高自身素质能力的基本途径和法宝。加强理论知识、业务知识的学习对教师来说尤为重要。要给学生一碗水,自己要有一桶水。只有理论上的清醒,政治上才能坚定。在实际工作中要不断加强理论学习,始终自觉用党的最新理论成果武装头脑、指导工作,学习要始终坚持学以致用,在工作中不断学习,在学习中努力工作,把学到的理论知识应用到工作中去,用理论来指导自己的工作。四要廉洁自律,树好形象。一定要在思想上始终保持高度的警惕,严格要求自己,时刻不忘廉洁自律,做到始终对党负责、对事业负责。在理想信念上始终坚定不移,在法律上严格遵守廉洁从政的各项规定,增强党纪法规意识,经受住各种考验,树立廉洁自律、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党校教师的良好形象。
       总之,作为一名党校教师,必须学习传统文化,坚持教书育人,服务学员的理念,迎接新时代的挑战,苦练基本功,扎根教学科研岗位,为成为一名优秀的党校教师而努力!







Hello,伙伴们长按二维码关注我们吧!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div>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